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

阿拉伯傳統服飾

在現代化的衝擊及網際網路的流通串聯資訊之下,世界一家的理想逐漸成型。多數人跟著潮流、聽著流行樂、穿著知名的品牌服飾。使得各國的文化傳統觀念,漸漸的喪失而溶入於現代的潮汐之中。

雖然有著外在衝擊的時尚潮流,但是位於中東的阿拉伯民族卻不為所動,關於這點個人還蠻佩服阿拉伯人的,在外表的服裝上看來,他們確實還保有自己千年的文化,不論在街道或公共場所上,該圍的圍,該包的就包起來,不管豔陽高照或是狂風暴雨,要看到老娘的蘆山真面目,絕非等閒之輩易取。其實這應該要歸功於穆斯林的家教好,在幼年時期就規定小孩將可蘭經就背好, 才能融會貫通有所堅持。

 

dxb海關.jpg

當你打算入住奢華的帆船飯店,勢必要從杜拜海關入境,排隊準備通關,那些在你護照蓋章的辦事官員,鮮少人穿著現代服裝,不論男女職員幾乎都著阿拉伯傳統的長袍衣,男、女皆包裹著頭巾,有的女的像日本忍者包的僅剩下眼睛。是規定的制服嗎 ? 我想應該不是,是他們的習慣或是喜歡這種套袍式的穿著打扮吧,當然還有從小接受的宗教約束,還是當地的生活環境氣候影響…….。不論如何,這一切證明他們還保留了身穿傳統長袍服,不受現代的流行影響。

 

話說這套傳統服裝看似就一塊布往身上一披而已,它的來源故事是這麼說的;以前在荒渺無痕的沙漠大地,並沒有任何及種植出可編織布衣的棉麻類植物,所以大夥僅用獸皮將重要部位遮掩,不光只是遮羞而已,最主要的還是深怕吃蕉獸,舔尾蟲之類的奇禽猛獸。

 

由於以往阿拉伯人的生活也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,直到東牧遊至印度時發現有布可衣穿,他們就用石油換取購買布料 ?   應該還沒那麼快……….. 他們也只能運用當時在沙漠上可用的資源而已,像是椰棗或駱駝鞭之類的食品,頂多多了個 "飆風雷哥"蜥蝪的泡酒,然後大力吹噓飲用的效果,就拿這些跟印度阿三交易,換些布匹綢麻之類的貨品。拿回去也並無裁剪縫製的技術,就將布匹往身上一披,如此而延續到現代,在樣式上也並無多大的改變。

 

轉眼至今服裝依舊,但是從遮布的內裏,可以嗅出一些現代拜金的時尚影響。據一些一同前往杜拜旅遊的女性團員透露,在大型商場、百貨公司的化妝室裏巧遇到當地女性,正揭開面紗準備擦汗補粧時,每個人的頭巾布內裏色彩多樣繽紛,材質更是包羅萬象,絲綢鑲金不勝美舉。讓人查覺原來她們是個那麼注重內在美的民族,不經由衷的欣賞她們如此不刻意外露,有內函的氣質,更羨慕他們的老公或是同性的朋友,才能有機會看到她們深藏不露的美。

 

在衣服外面的顏色上也簡單明確,大多就以黑、白兩色為主,男人在外奔波,談商業論交易以穿著白色為主,明亮且散熱。而女人多為家庭主婦在家內務。經常清掃洗滌,配搭黑色比較不易看到髒污,這是官方說法。其實深色服裝有遮掩內在形體及穿著之意,如此才不易看穿那,藏在維多利亞內的秘密。

 

另外能讓阿拉伯服裝傳承長久之因,強烈的宗教約束力 (掩蓋住女性的羞體,以免男性起慾念)影響很大。方便性也是其一,直接將家產往身上一背(通常儲存金飾打成腰帶),再用傳統長袍遮蓋住,就能到處的遊牧生活。另外可能在沙漠裏生活 ,要找個針線設計縫紉,再加上嚴熱的氣候,也沒什麼閒暇意志來搞個創意之類的。所以才能延伸至今在外型上並無太多的改變。

 

 

IMAG1816.jpg

常聽人說文化就是根,保持文化傳統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也非常不容易的,不然改天當你返國一進桃園機場海關時,所有辦事員全都穿上了唐裝,女孩也梳著苞頭那…………,是否也代表著我們也注意到要維護傳統,宣揚中華文化了! 這種情況可能要等到,我當上觀光局長時,說不定可以實現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