芭蕾起源於義大利,興盛於法國,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,所有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演員反串,後來才將規定放寬,慢慢地發展成為以女性為主的舞蹈。
俄羅斯的芭蕾舞吸收了西歐芭蕾舞劇的優點,並結合斯拉夫民族音樂和舞蹈,成為當地居民非常喜愛的舞蹈藝術,因此芭蕾就在俄羅斯傳承下發揚光大,柴可夫斯基是芭蕾歌劇的創作大師,最為耳熟能詳的劇碼有天鵝湖、胡桃鉗和睡美人….等,成為俄羅斯民族遺產中重要的代表。
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成立於1988年,芭蕾舞團第1次的演出是1989年在南韓首都漢城,反而不是在俄羅斯境內,不過他們的首演立刻獲得世界舞壇極高的注目,讓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由國外紅回國內,更進升為俄羅斯最頂尖的芭蕾舞團之一,隨後市立芭蕾舞團曾受邀至比利時、埃及、愛沙尼亞、德國、荷蘭、香港、日本、台灣、英國、美國……等國舉辦巡迴演出。
印象中來台北時,我還特別前往觀賞。舞者的表演非常的傑出,美中不足的是,場地的簡陋及音響的瑕疵,與在莫斯科劇院內觀賞的感覺,真的天壤之別。不知台北市何時才能有個像樣的表演場地 ?
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每次的巡迴演出都相當成功,為她立足於世界舞壇奠定更深的基礎。對於俄羅斯來說,芭蕾舞是祖先遺留下最美最重要的資產,所以每一位舞者無不希望能將這個最能代表俄羅斯的藝術傳承下去,也因如此的精神及嚴格地訓練下,創造出莫斯科市立芭蕾舞團高品質且獨特的演出。

◎馬戲團
在全球藝術領域中,俄羅斯的三大藝術瑰寶,即古典芭蕾、歌劇和馬戲。
成立於1880年的俄羅斯莫斯科大馬戲團是世界馬戲發展史上最早的馬戲團之一,至今已有129年的歷史。由於受到當時俄羅斯皇宮和女皇的賞識,因此馬戲團一成立,其規模和多彩多姿的表演藝術立刻就轟動了世界,經過共產主義的洗禮,因為馬戲不像戲劇可衍生一些思想主義,單存為娛樂性質,也因此讓俄羅斯登至世界馬戲發展史上的龍頭地位。
莫斯科大馬戲團的總部和戲院座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花園大街上,故人們常稱莫斯科大馬戲團為花園街馬戲團或花園馬戲團。有記載顯示,莫斯科大馬戲團自1880年成立以來至今,演出從來未間斷過,今年是該團第128個演出季。
最初的表演是在馬術學校的公共廣場上,19世紀才開始建立專門的馬戲表演場地,為於西北方面對歐洲的窗口: 聖彼德堡,1994年起聚合馬戲團和舞臺藝術,開始招收專業化的馬戲和各種表演的演員,培養新的馬戲人才。因馬戲團表演歷史相當悠久,精彩逗趣的表演內容帶給許多人歡樂的回憶,更是前往遊覽時必然觀賞的表演。
今天,俄羅斯大馬戲應該是現代馬戲表演最高水平的代名詞。的確如此,俄羅斯大馬戲運用技巧和力量的展示,通過演員自身紮實的基本功,和精心馴化的動物表演,讓觀衆有妙趣天成之感,令人嘆為觀止,在充滿興奮、驚奇和幽默感中享受真正的馬戲藝術。

地鐵網主要結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狀,其全長為277.9公里,擁有12條線路以及171個車站,其每日的載客流量大約能接待8-9百萬人次。而所有的線路,是按照其開通順序的先後獲得1-12的編號,大多數為地下鐵道,且深入地層,最深的將近也有200公尺,因地鐵於1935年起用,正逢第2次世界大戰初時期,各國關係緊張,應該也有防禦功能的考量而建。


可能是北方氣候所造成的自然外表,俄羅斯人的皮膚雪白且嚴肅,這是可以近距離的觀察當地人的好機會。而且各地鐵站宛如皇宮的雕朔藝術建築…,是直得慢慢瀏覽且不用花費太多的好景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