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

天氣冷.想泡湯, 從羅馬澡堂到台日溫泉

不知道是年紀大了, 還是地球氣候真的變的不一樣了, 台北這陣子的氣溫真的冷倒刺骨了, 幸好有薑母鴨、羊肉爐之類的火鍋能溫飽腸胃之外; 豐富的溫泉資源, 溫暖了濕冷的身心,
覺得生活在台灣, 能輕易的泡湯洗澡真好。 各位在這泡湯的同時,請收好毛巾,調整呼吸,我們要從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開始,一路泡到現代日本和台灣的溫泉。

羅馬澡堂,古人的社交天堂 話說,當年羅馬人可不像我們這樣,泡溫泉純粹是為了放鬆。他們可是把洗澡這件事搞成了一場豪華的社交盛宴。 羅馬帝國的澡堂(Thermae)基本上就是早期的SPA會所 + 健身房 + 交誼廳。有錢人每天泡三次,連窮人也能花幾個銅板進去享受人生。裡面有熱水池(Caldarium)、溫水池(Tepidarium)、冷水池(Frigidarium),甚至還有按摩、刮毛、擦精油等服務——簡直比五星級飯店還講究。
你能想像嗎?當時的哲學家、西洋棋高手、政治家,全都圍在澡堂裡,一邊泡熱水、一邊討論國家大事。如果把這種文化搬到現在,可能就是在三溫暖裡開董事會,一邊蒸桑拿一邊做投資決策! 但好景不常,羅馬帝國滅亡後,這種**「洗澡當社交」的風氣就沒落了,進入了所謂的黑暗時代**

中世紀歐洲,洗澡變成異端? 羅馬人那麼愛洗澡,可是到了中世紀,歐洲人卻對水產生了恐懼。他們認為水會打開毛孔,讓疾病趁機而入,甚至有人認為「身上的污垢是神賜予的保護膜」,所以貴族們寧可十年不洗澡,也要狂噴香水來掩蓋異味……(難怪香水產業在那時候特別興盛!)

然而,在同一時期,鄂圖曼帝國卻把洗澡文化發揚光大,他們的「土耳其浴」(Hammam) 根本是升級版的羅馬澡堂,甚至還發展出蒸氣浴、熱石按摩、搓澡服務。所以說,當歐洲貴族在城堡裡臭得要命時,伊斯蘭世界的人民卻泡得身心舒暢,形成了強烈的對比。

日本溫泉,從武士到觀光勝地 說到泡湯,怎能不提日本?
這個國家簡直把溫泉文化變成了國民運動,隨便一座山都能挖到天然溫泉,甚至還有猴子泡溫泉的畫面(是的,日本猴子比歐洲中世紀貴族還愛乾淨)。
日本的溫泉文化源自古代,當時的武士們在打完仗後會去溫泉泡一泡,據說能治癒刀傷和疲勞。到了江戶時代,溫泉更成了平民百姓的度假聖地,讓人們在煙霧繚繞的湯池中放鬆身心。

不過,日本溫泉文化最特別的一點是——全裸入浴! 這對於西方旅客來說簡直是一種文化衝擊,畢竟他們可能習慣穿泳衣泡溫泉。但在日本,全裸泡湯是最正統的方式, 而有紋身的身體通常都禁止入湯的。因為這代表「大家在溫泉裡都是平等的」,不論是大老闆還是普通上班族,脫掉衣服之後,大家都是一樣的(當然,身材好壞還是有差……)。

台灣溫泉,有著日式傳統與當地創新。這個擁有豐富地熱資源的寶島,也繼承了日本的溫泉文化,但又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。
台灣的溫泉種類多元,有硫磺泉、碳酸泉、鐵泉,甚至還有泥漿溫泉,讓人泡完之後像剛從水泥工地裡爬出來一樣。而且,台灣的溫泉不僅限於大眾池,還有溫泉飯店、個人湯屋,甚至連溫泉拉麵、溫泉蛋這種「吃的溫泉」都能找得到。 最重要的是,台灣人泡湯比較隨興,所以不論你是穿泳衣泡、包毛巾泡,甚至邊泡邊拍照發IG,(當然,不要真的拿手機下水拍, 因為是有防水手機但是防不防熱溫泉, 就難說了)。

泡湯,不只是泡湯 從羅馬澡堂到日本溫泉,從土耳其浴到台灣溫泉會館,洗澡這件事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有文化價值。它不只是清潔身體,更是一種社交、療癒、甚至是哲學的體驗。

所以,當你下一次踏進溫泉時,不妨想想——你是在繼承一場橫跨千年的文化傳承,與古羅馬哲學家、鄂圖曼蘇丹、日本武士共享著同樣的熱水。 當然,最重要的還是——記得先洗乾淨再下去泡,好的環境是需要大家共同維護的。天冷注意保暖, 每次入浴時間需注意, 祝大家泡得舒爽,身心靈通透!